编者按:昨日晚间,微信公众号“人民日报评论”刊文谈名星流量作假风波,文章称某些业务不精的艺人歌手通过“买粉”“刷榜”提高身家、博得投资方的偏爱;粉丝“以爱的名义”不计成本地为偶像数据作假,最终获得“爱豆”关注;明星关注度提升,制片方、广告商和平台方都能从中受益。

文章表示,假点击量、假播放量背后,是行业的虚假繁荣微博买转发,谁知道“眼看他起朱楼”的泡沫之后何时会“眼看他楼塌了”;而购物平台、搜索引擎上随处可见的“卖粉”“买转发”的广告,挑战了法律的底线,也蚕食着社会的诚信风尚,危害不容小觑。

相比在数据有无、数字高低上做文章,综合作品点击量、讨论热度、美学价值、社会影响等多个指标,搭建一个更为合理的评价体系无疑更符合受众的期盼。当然,如何防止假数据“盯上”新体系?除了借助技术力量降低漏洞外,执法部门利剑出击,刺破买卖流量的毒瘤,无疑是当务之急。

人民日报评论:如何避免假数据“盯上”新体系?

以下为全文:

微博用户总计3.37亿,某名星发布的新曲推介微博转发量就已超过1亿次!近日,央视报导了部份名星微博账号转发、评论量虚高的情况,数据作假问题再度引起舆论的关注。其实,在此前的睡聊中,我们曾多次聊过这一问题。我们曾站在粉丝的角度,指出喜爱偶像不意味着投票刷榜;我们也从产品的角度,反思脱去流量外衣后的热门作品品质怎么。但此次的新闻又一次提醒我们:打击流量作弊,非一日之功。

有人指责,如果粉丝多次转发,是否也有可能产生超高流量?为此,有网友寻觅了一个有趣的“坐标系”:中国电影史的首个“百亿收视先生”吴京,在其投资主演的连续剧《流浪地球》话题最热时,其微博转发量也不过2000次左右。假设以2000次转发为“1京”,我们可以发觉,多数媒体、影星,其微博转发量与“1京”相去不远。而这些话题女王、流量球星,转发量动辄达到“500京”,突破“百万+”的天花板,数据实在让人生疑。

当然,数据没有原罪,我们也毋须谈“流量”色变。在过去,著名的粤剧“四大男旦”是通过听众投票选出的;老辈的评书艺人也以成为令万人空巷的“净街王”为至高荣誉。粉丝多寡虽未必直接反映艺术高低,但却标示着人气影响力和收视号召力。在时下,阅读量、点击量、转发量等数据折射出网民注意力的焦点,热搜榜、人气榜、话题榜等榜单产品开掘实时热点、营造话题热度,客观上为用户关注何种内容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。说到底,流量的集聚显示出市场的偏好,而流量思维遵守的就是市场逻辑。

如果我们站在文化产业的视角看,娱乐业重商业营销轻内容制做、重粉丝效应轻艺术追求的倾向理应彻底反省。毕竟,文化不能在市场面前抬不起头来。但若果仅仅站在市场的角度微博买转发,支持内容为王也好、颜值经济也罢,选择老戏骨也好、小鲜肉也罢,本身无可厚非,多样的选择并没有高下之分。问题在于:虚假的数据,违背了诚信原则,让市场“信号灯”随之失灵。根据大众口味进行选择,虽未必“箭无虚发”,却也“不中不远”;但当听众、投资者发觉,好看的数据背后是刷评论的机器以及“昼伏夜出”的水军,这样的数字还有啥价值呢?

个别业务不精的艺人歌手通过“买粉”“刷榜”提高身家、博得投资方的偏爱;粉丝“以爱的名义”不计成本地为偶像数据作假,最终获得“爱豆”关注;明星关注度提升,制片方、广告商和平台方都能从中受益……在这条红色利益链上,似乎没有人是输家;但在这场数据的“共谋”中,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。有网友感叹,流量名星就是数据名星,数据不创立,那名星也不创立。更严重的是,假点击量、假播放量背后,是行业的虚假繁荣,谁知道“眼看他起朱楼”的泡沫之后何时会“眼看他楼塌了”;而购物平台、搜索引擎上随处可见的“卖粉”“买转发”的广告,挑战了法律的底线,也蚕食着社会的诚信风尚,危害不容小觑。

为打破“唯数据论”所带来的攀比,微博将转发、评论量限制为100万封顶。但有专家表示:仅仅限制显示的数字,像是在整治和利益之间做了一个平衡,是权宜之计而非根本大计。事实上,相比在数据有无、数字高低上做文章,综合作品点击量、讨论热度、美学价值、社会影响等多个指标,搭建一个更为合理的评价体系无疑更符合受众的期盼。当然,如何防止假数据“盯上”新体系?除了借助技术力量降低漏洞外,执法部门利剑出击,刺破买卖流量的毒瘤,无疑是当务之急。

这正是:不管流量,难有影响;购买流量,难逃美网。